全球文科“倒闭潮”引争议 教育界人士呼吁理性看待学科价值

每日消费报3月25日消息,近日,“文科已死”话题引发社会热议。据报道,欧美及亚洲多国高校相继缩减或关停人文社科专业,日本东京大学拟取消“教育学”等文科招生,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系统已关闭部分文科专业,国内亦有高校调整文科布局。这一趋势被部分舆论解读为“文科危机”,但教育界专家和高校管理者对此提出不同观点。

辽大校长:文科不可替代,需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
辽宁大学校长余淼杰公开回应称,文科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批判性思维、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其作用“绝非就业率单一指标可衡量”。他承认当前文科教育存在课程设置滞后、实践性不足等问题,建议通过“文科+技术”的跨学科模式(如“数字人文”“文化遗产保护”等)推动转型,同时加强校企合作,拓宽应用场景。

教育专家:结构性调整≠学科淘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指出,所谓“倒闭潮”实质是高校对学科设置的动态优化,理工科同样面临专业裁撤。他认为,文科的困境部分源于“功利化评价体系”,但人工智能时代,人文素养反而成为“人类区别于机器的关键竞争力”。他呼吁改革文科教育模式,减少灌输式教学,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舆论分化:实用主义与人文价值的博弈
支持者认为,高校应响应市场需求,“减少低就业率专业是资源合理配置”;反对者则担忧文化传承断层,网友评论称“没有文史哲的大学只是技术培训所”。目前,教育部已启动新文科建设计划,强调文科与科技、产业的交叉融合,多所高校试点“微专业”“双学位”等灵活培养方案。

简评
文科存废之争背后,折射出高等教育如何平衡短期就业与长远育人的深层命题。无论是“文科无用”的唱衰,还是“孤守象牙塔”的保守,或许都需回归教育的本质——培养兼具专业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完整的人。

image.png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消费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全球文科“倒闭潮”引争议 教育界人士呼吁理性看待学科价值

每日消费报3月25日消息,近日,“文科已死”话题引发社会热议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