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有机农品牌昱小农团队考察红花村 2000万投资打造西南有机农业标杆

2025年8月5日,成都天府新区红花村迎来一场跨领域农业合作的重要考察——乡村有机农品牌"昱小农"品牌主理人龙小昱,成都沙漠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闯世,共同调研该村有机种植基地及冷链设施,并达成三方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整合有机种植、水产养殖与智能分拣技术,一期计划投资2000万元建设西南最大有机蔬菜分拣中心,预计年产值突破5000万元,带动周边千户农户转型有机种植。

image.png

科技赋能农业:从共享农场到有机菜田的跨界探索

双方团队深入红花村曰300亩有机种植基地。在数字化种植管理平台前,昱小农技术总监展示了"有机种植SOP标准":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土壤墒情,无人机巡田识别病虫害,农户使用定制化有机肥配方。"我们曾用三年时间将普通农田转化为有机认证基地,但分拣环节的损耗率始终是痛点。"村支书坦言,当前90%的蔬菜因分拣粗放只能以普通菜价销售。

image.png

此时,成都沙漠鱼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闯世提出创新思路:"我们在盐碱地成功实现'鱼菜共生'系统,通过循环水技术将水产养殖与蔬菜种植结合,既可净化水质又能提升土壤有机质。"其团队带来的《盐碱地生态种养白皮书》显示,该模式可使蔬菜硝酸盐含量降低30%,亩均增收超万元。这一技术路线引发在场专家热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陈老师认为:"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与新疆盐碱地存在相似性,该技术本地化改造潜力巨大。"

image.png

三方合力破局:构建"有机+科技+市场"生态链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昱小农品牌主理人龙小昱展示了品牌运营矩阵:通过"基地直播+社区团购+跨境直供"三渠道联动,已实现有机蔬菜溢价率超150%。"我们与盒马鲜生合作的'24小时鲜达计划',要求从采摘到上架不超过8小时。"她指着分拣车间设计图解释,"新建的智能分拣中心将配备AI视觉识别系统,配合沙漠鱼农业研发的冷链保鲜技术,把损耗率控制在3%以内。"

image.png

杨闯世当场承诺提供三大支持:开放沙漠鱼农业的土壤改良专利技术、派遣水产专家指导尾水循环利用系统建设、开放市场渠道。协议明确,分拣中心将设置"有机水产暂养区",利用恒温气调技术实现活鱼72小时鲜存,同步开发"有机菜+冷水鱼"组合产品包。

image.png

乡村振兴新范式:亩均收益提升3倍的实践样本

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将为红花村带来三重效益:

1. 种植端升级:通过"有机认证+技术托管"模式,带动周边3000亩耕地转型,农户亩均收益从3200元提升至9800元;

2. 加工端增值:分拣中心引入自动包装线,将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净菜、礼盒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工增值率达150%;

3. 产业端延伸:联合开发的"村品牌"系列有机水产蔬菜,计划通过中欧班列出口中亚,预计年创汇超800万美元。

"这不仅是农业项目的落地,更是生态治理模式的输出。"天府新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指出,项目将同步开展生态循环农业土壤改良试验,计划在周边5个乡镇推广500亩"有机稻渔共生"系统,打造西南地区农业绿色转型示范区。

同时宣布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实验室",重点攻关三大课题:

- 智能分拣系统优化:结合沙漠鱼农业的冷链物流的经验,研发适应西南潮湿气候的分拣设备;

- 有机认证体系共建:参照欧盟EC 834/2007标准,建立覆盖种植、加工、运输的全链条追溯体系;

- 跨境市场开拓:借助沙漠鱼农业在中亚的23家海外仓,推动"天府有机"品牌走向国际。

"这次合作打破了传统农业的单一结构。"之前杨闯世在采访中强调,"通过科技赋能、品牌增值、渠道重构,我们要让红花村的土地价值实现几何级增长。"据悉,项目二期将建设有机肥加工厂,利用养殖尾水和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有机肥,形成"种养循环-加工增值-生态反哺"的闭环经济模式。

image.png

在考察即将结束时,龙小昱向大家展示了一组对比照片:三年前红花村的撂荒地与如今整齐的有机菜畦。而杨闯世则掏出手机,屏幕上是新疆盐碱地改造前后的卫星云图。"我们正在书写新的农业叙事——让戈壁与沃野对话,让科技与土地共生。"这或许是对这场跨界合作最生动的注解。

免责声明:本内容为广告,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广告主对本广告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本网发布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广告内容仅供读者参考。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消费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乡村有机农品牌昱小农团队考察红花村 2000万投资打造西南有机农业标杆

2025年8月5日,成都天府新区红花村迎来一场跨领域农业合作

长按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