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青春伟力 共绘绿色未来 ——写在2025世界青年发展论坛闭幕之际
仲夏姑苏,绿意盎然。7月16日,2025世界青年发展论坛绿色消费与可持续发展主题论坛在江苏苏州落下帷幕。来自50个国家的青年代表以“绿色消费”为笔,以“共同行动”为墨,在太湖之畔勾勒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同心圆”。这场跨越山海的青春对话,向世界宣示:当12亿青年携手同行,绿色发展的时代洪流必将奔涌向前。
以青春选择标注时代刻度
青年最富有朝气,也最勇于变革。当93.3%的中国青年将绿色作为消费首选,当马来西亚3/4青年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溢价,当泡泡玛特“碳中和手办”成为Z世代的“社交货币”……这些看似微小的选择,实则是全球青年用脚投票的“绿色宣言”。正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所言:“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长征,这一代的长征通向可持续的未来。”从选购一件环保商品到投身一场公益行动,从拒绝一次性塑料到创新绿色技术,青年的每一次“举手之劳”,都在重新定义“发展”的内涵——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地球的共生。
以创新实践破解时代命题
绿色发展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面对全球气温升高1.55℃的警报,各国青年以创新作答:新加坡青年关注数字化背后的“隐形碳排”,用算法为企业“减肥瘦身”;南通大学学子让退役消防服“涅槃重生”,每吨减排3.6吨的实践诠释“物尽其用”;亿航智能以低空“飞的”重构城市出行,比亚迪全球设计大赛为新能源汽车注入青春灵感……这些扎根大地的探索证明,青年不仅是绿色理念的“传播者”,更是“解题人”。他们让“双碳”目标从文件走进车间,让生物多样性保护从口号变成联名款,让可持续发展从愿景照进柴米油盐。
以全球协作激荡时代强音
独行快,众行远。当哈萨克斯坦的风电项目活跃着中国青年工程师的身影,当巴西气候变化大会专为青年创新设立“发声席位”,当“青年潜能”创业营吸引五大洲高校团队同台竞技……我们看到,绿色发展的“地球村”里,没有孤岛,只有同舟共济。正如东盟青年合作委员会秘书长所言:“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多极化世界,青年合作是最有力的资产。”中国搭建的这场论坛,正是以“和合共生”的智慧,为全球青年提供跨越山海的价值纽带——在这里,语言有差异,但对青山绿水的向往同声相应;文化各不同,但为地球减负的行动同频共振。
以制度护航培育时代沃土
青年创新需要掌声,更需要土壤。从全国青联与联合国机构联合启动“青年潜能”计划,到50个绿色创业项目获资金扶持;从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主席“推动绿色消费理念根植人心”的呼吁,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三年培训50万青年”的承诺……这些制度性安排如同阳光雨露,让可持续的“种子”在青年心中发芽。当绿色教育纳入各国课堂,当绿色金融向初创企业倾斜,当政策框架为青年创新兜底,我们方能期待更多“绿色独角兽”破土而出,长成支撑地球未来的参天大树。
“绿色发展不是一代人的马拉松,而是一场代代相传的接力赛。”从苏州出发,这场接力棒已经传递到全球青年手中。让我们铭记太湖之滨的青春誓言:以消费为笔、以创新为墨、以协作为纸,共同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美画卷。这画卷里,有中国青年的挺膺担当,有世界青年的携手并肩,更有子孙后代可以仰望的星空、可以栖居的田园。
(中山大学 易嘉乐)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消费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