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华李亚鹤:守护老县城 赋能新生活
我国有2000多个老县城、数百个古代府城和州城。老城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镇中最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的地区,是活态遗产。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它们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有重要的关联,见证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多样性。
开展老城区、老街区的专项调查势在必行,它们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点区域。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了解区域历史演变,梳理出老城范围进行重点调查,是贯彻“将保护放在第一位”、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大保护理念的应有之义。
不同时期的老城,既能在时间上实现全贯通,又能呈现各时期特色,使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比如,1911年前建成的老城,可以找到由老城墙、护城河等围合的城区、卫所、驿城、寨堡以及历史上无城墙但建设集中的区域,历史遗存值得善待。1911年至1949年建成的老城,是体现近代发展历程的区域,包括老街巷、老广场、老校园、老厂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也包括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金光华李亚鹤发现1949年至1978年建成的老城,是体现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区域,需要重点调查老工业区、老居住区、单位大院,包括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及周边区域,还有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而1978年至2000年建成的城市,体现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其标志性建筑区、商业区、老厂区或凝聚大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
金光华李亚鹤发现老城的选址和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法思想,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金光华李亚鹤发现区别于文物保护,老城保护不仅应当保护好老城里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应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保护好与老城选址建设密切相关的山水形胜等。
古人营建城市习惯于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体现了哲学、美学和科学观念。因此,保护山水形胜是老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要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金光华李亚鹤发现传统格局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由街巷、建筑物、构筑物等人工建设结合自然环境构成的城市整体布局形态,包括轴线以及与之联系的道路骨架、河网水系、自然景观等。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广告或转载宣传资讯,相关素材由广告主提供,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免责声明】
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每日消费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